唐寶寶“語言”教育理論彙集

1、語言與交往能力訓練
—— 摘自唐氏綜合症互助社區第3頁“早期干預”

  語言是思維的手段,是與人交往的工具,對於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小孩來說極為重要,弱智兒童絕大多數都有語言障礙,因此康復訓練中,語言訓練占極其重要的位置。
1、咿呀學語的階段
  這時期的嬰兒語言發育處於說話萌芽階段,開始咿呀學語。明顯地增加了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發出的音調也常變換,聽起來更接近正式說話,只是這種發音還沒有意義。這階段發出的音近似詞增多,而且開始能模仿發音,如 “燈”、“帽”等。會正確地叫出“爸爸、媽媽”,看見圖畫上的人物會叫“妹妹”和“姨”等,大約能說出4—6個字。還會用一定的聲音來表示一定的意思,如要成人撿掉在地上的玩具時,會發“哎哎”和“嗯嗯”的音。這時期嬰兒理解的字遠比說出的多,大約能聽懂20個字左右,在成人語言的指導下,他會表演拍手、搖頭、再見、歡迎等的嬰兒遊戲,能把詞音和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如果問“燈呢?”,嬰兒就會去看燈,但這反應往往同某一盞具體的燈聯繫起來,其他的燈都不能引起嬰兒的反應。還會根據成人的要求指出鞋、眼、鼻等l—2個部位。
這時期的嬰兒雖能模仿發音,而且所發的音開始與一定的具體意義相聯繫,但這種聯繫是極為有限的,這時嬰兒的發音也還不確切,不清楚,要靠成人去猜才能懂。這時嬰兒所能聽懂的詞是很少,如沒有物體或動作的伴隨,詞的指示往往無效。在這階段,如認為兒童不懂話,不會說話而不和他說話,則常會造成兒童言語發展的遲緩。反之,如能注意多和嬰兒說話,使兒童每次感知某物體或某動作時都聽到成人說出關於這個事物 (或動作)的詞,在他們大腦裏就會逐步建立起關於這個事物(或動作)形象和詞之間的暫時聯繫,從而促進嬰兒言語的發展。
2、言語能力訓練(2個月)
○ 模仿面部動作 
在寶寶情緒很好、很穩定的時候摟抱他,並在他面前經常張口、吐舌或做多種表情,使寶寶逐漸會模仿面部動作或微笑。
○ 引逗發音發笑 
用親切溫柔的聲音,面對著寶寶,使他能看得見口型,試著對他發單個韻母a(啊) 、o(喔)、u( 嗚)、e(鵝)的音,逗著孩子笑一笑,玩一會兒,以刺激他發出聲音。快樂情緒是發音的動力。在孩子精神愉快狀態下,拿一些帶響、能動、鮮紅色的玩具,邊搖晃邊逗他玩,或與他說話,或用手胳肢胸脯,他將報以愉快的應答——微笑。
3、言語能力訓練(3個月)
○ 能找聲源 
拿一個撥浪鼓,在距離孩子前方30釐米處搖動,當孩子注意到鼓響時,對孩子說:“寶寶,看撥浪鼓在這兒!”讓寶寶的眼睛盯著鼓,張開手想抓鼓。休息片刻,在寶寶的後方,讓 他看不到你的臉,拿這個撥浪鼓搖動,稍停一會兒再問:“撥浪鼓在哪里呢?” 再分別將撥浪鼓慢慢移到孩子能看到的左、右方搖動,注意觀察寶寶的眼、耳和手的動作,看寶寶對聲源方向的反應。
○ 對聲音的回應 
經常和孩子說話,逗引他發出聲音,家長對小兒發出的聲音,給予不同的反應。如親切和藹的言語 、命令式的聲音及激動的喊叫等,並使小兒能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回應。做過呼名胎教試驗的嬰兒在有人叫他名字時能回頭尋找,並發出拖長的單母音,或連續的兩個音,如“啊咕”等,漸漸地能模仿大人的口形發出聲音。
4、言語能力訓練( 4個月)
○ 咿呀學語 
要養成與寶寶交談的習慣,要平時見到什麼就對寶寶說什麼,幹什麼就講什麼。每次吃奶後,可以一邊將孩子扶起拍拍後背,一邊對他說:“寶寶,吃飽了嗎?”“好吃嗎?”“香不香?”在換尿布時和他說:“寶寶尿濕了,不舒服吧?”。儘管孩 子還不明白這些話的意思,但他會和著你的聲音,嘴裏發出啊、喔、鵝等音來,他在用“前言語期的特殊語言和你交談”。沒有前言語期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日後 優秀的語言素質。
○ 學發聲
拿一個帶響的玩具,一邊逗他玩,一邊喊:“寶寶na(拿)住。”同時拉著孩子的手讓他握住玩具,激發小兒能
自發地連結兩個不同的單音,或者在小兒床上懸掛一個較大的、能發聲的塑膠娃娃,孩子仰臥在床上,要讓他的手腳都能碰到玩具。要逗引他抓、蹬和發聲,注意孩子能否發出ma、na等的近似音,記錄能 發出的輔音及時間。
-1-
5、言語能力訓練(6個月)
○ 模仿發音 
家長經常發出各種簡單輔音,例如bā-bā、爸—爸、mā-mā、媽—媽,d-d、打—打、n-n、拿—拿、w-w、娃—娃、pāi-pāi、拍—拍等,讓小兒模仿發音。記錄寶寶能發輔音的數目,要求在6個月時能發出4~5個輔音。
○ 聽聲辯別人物 
當爸爸回家時媽媽說“爸爸回來了”,寶寶馬上朝門的方向轉頭,看爸爸。寶寶 在父親懷中 聽說“媽媽”時馬上朝母親看,並且要母親抱。
○ 聽聲拿玩具 
能在聽到“娃娃”時拿出娃娃,聽到“大象”時拿取大象。形象玩具在此時能促 進聽力的發展。
○ 聽兒歌做動作 
讓寶寶面對著媽媽坐在媽媽的膝上,拉住小手邊念邊搖:“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 戲。媽媽去 ,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到最後一個字時將手一松,讓寶寶身體向後傾斜。每次都一 樣,以後凡是念到“也要去”時寶寶會自己將身體按節拍向後傾倒。
6、言語能力訓練(7個月)
○ 用動作表示語言 
繼續訓練發音,如叫爸爸、媽媽、拿、打、娃娃、拍拍、高舉等,多與他說話, 多引他發音 ,擴大他的語言範圍。繼續訓練小兒理解語言的能力,引導小兒用動作來回答,如歡 迎、再見、謝謝、蟲子飛,以及聽兒歌做1~2種動作表演等。
○ 懂得“不” 
媽媽指著熱水杯對孩子嚴肅地說:“燙,不要動!”同時拉著孩子的手輕輕觸 摸杯子,然後把他的手離開物品,或輕輕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動作。對小孩不該拿的東西要明確地說:“不”,使其懂得“不”的意義。此外,還要懂得大 人的搖頭擺手也表示“不”。
○ 聽口令把玩具倒手 
在玩具倒手的基礎上,先給孩子一個玩具,讓他用左手拿,再給他一塊餅乾,告 訴他“倒手,倒手”,做對了,親親他,並獎勵他。讓小兒練習在口語指導下把玩具倒手,學會兩手並用。
7、言語能力訓練( 10個月)
○ 模仿發音 
繼續練習模仿發音,擴大範圍,應包括人稱、物品名稱、人的五官及簡單的動詞 等,使小兒在主動會叫“爸爸”、“媽媽”之外,還能說其他幾個詞,模仿大人說話的最後一個音。
○ 指圖回答問題 
在父母用圖畫故事書為寶寶講故事時,當母親問“誰在吃蘿蔔”時,寶寶會指著兔子回答。又問“小花貓要到哪兒去”,寶寶會指著河邊作答。重述父母為他講的故事。當父母在看書看報時,寶寶也會很像樣地拿起故事書,咿咿呀呀地自己講故事。
8、言語能力訓練(11個月)
○ 用一個音表示要求 
寶寶經常是用1個音表示他的各種意思和要求。如“媽媽走”的“走”可以代表媽、媽媽走啦、去上街、自己走等意思,要鼓勵孩子說出來,並做好翻譯員;還要誘導孩子聯想、比較,比如:寶寶說“球”時,你可把各種顏色大小的球一個個拿出來,告訴孩子這是“ 紅球”,那是“綠球”,或這是“大球”,那是“小球”等。
○ 背兒歌、念唐詩 
根據寶寶的興趣,給寶寶念押韻的兒歌、唐詩,不在乎寶寶記住多少,而在 於激起他的興趣,建立韻律感知覺。
9、言語能力訓練(13個月)
○ 說出來再給 
這個年齡的小兒已經懂得很多意思,但語言表達仍處於單詞句期,習慣用動作 表達需要和欲望,如想出
去玩,用手指門,想喝飲料用手指冰箱,就是懶得說出來,很多家長採取及時或快速滿足的辦法,孩子就越來越懶得用語言表達。家長 應當採取“延遲滿足”的辦法,促使孩子用語言表達意思,教孩子用“是”或“不是”,“要”或“不要”,並配合點頭或搖頭 動作,堅持“說出來再給”。
○ 聽從吩咐 
根據寶寶不肯閑著,喜歡做事,好聽表揚的特點,每天都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才 能的機會, 吩咐其做些小事,如“扶奶奶上樓梯”,“給爸爸拿拖鞋來”,“給娃娃洗臉”,“哄娃娃 睡覺”等,孩子十分高興地做各種小事情,因為做好事都會得到“真能幹”的誇獎。
-2-
○ 模仿動物叫 
給寶寶講“動物音樂會”的故事,讓寶寶模仿動物叫,如拿出小 貓玩具,發 出“喵喵”的叫聲;拿出小羊的圖畫,發出“咩咩”的聲音,寶寶聽到聲音覺得好笑,就會跟著學叫;再學習牛叫“哞哞”,雞叫“喔喔”……以後凡是拿出 玩具或圖畫,孩子都會很快樂地發出特有的叫聲,會大大促進孩子開口說話的興趣。
10、言語能力訓練(14個月)
○ 指(說)名字 
在幫助小兒認識自己和家裏人的基礎上,教孩子學說家庭成員的名字。先教他一 個人名字,反復練習,會說後再教第二個人的名字,接著鼓勵孩子區別這些名字。如:“寶寶把糖拿給××”,“把球送給×××”等。他做對了,要親吻他,抱 抱他,誇獎他。
○ 表達 
在學會用語言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用兩個字以上的片語 表達。如媽 媽問“到哪兒玩去?”教他回答說“上街玩去”。
○ 說兒歌押韻最後一個字 
孩子一面隨兒歌做動作時,一面跟著說押韻的一個字。漸漸大人 在念兒歌時故意空出最後一個字,讓孩子補上。
○ 跟著說口令“一、二、三” 
在牽著上樓梯時可讓孩子說一、二、三,在搭積木 時也可以邊搭邊說一、二、三。在越障礙遊戲時,可說:“一、二、三,翻大山,哎喲翻過大山了。”
○ 發出生活中的聲音 
如打雷“隆隆”,打鈴“玲玲”,拍手“啪啪”,穿高跟鞋走路“咯噔咯噔”等 ,以豐富孩子聽聲模仿的能力及聽與動作的統合能力。
11、言語能力訓練(15個月)
○ 語言事物聯繫 
繼續多教小兒學說物名,不斷增加小兒的單詞量,並引導小兒將物名與動作地點聯繫起來,如和孩子一起看畫片後,告訴他把畫片放到盒子裏,然後將盒子再放到桌子上面。
○ 由單詞句到電報句 
1.5歲以後嬰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很快,由原來的單詞句(如“媽媽”“爸爸 ”“電燈”等)逐漸 發展到跟大人學舌,但是,語言的句子還不完善,非常簡單,被稱為電報句。如“媽媽走”,“走”的含義很多,“爸爸帽”,“帽”的含義也很多,另外往往順序顛 倒,如“兩隻耳朵有”等。這時的家長應利用遊戲,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並注意以下幾點。
1、繼續發展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
2、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出他的欲望和要求,大人不要先替孩子說出來。
3、成人要用語言來調節兒童的行為,擴大交往,並隨時隨地把接觸到的事物名稱 、特徵告訴孩子 ,以促進語言快速發展。
○ 聽從指示 
選擇孩子已熟悉的物品,給他一些簡單的指示,如“吃飯前,洗洗手”,“喝完 奶,擦擦嘴 ”,訓練他能聽從指示,做到後要表揚。如孩子做不到,要帶著他去做。
○ 說名字 
繼續練習說名字。如家長用提問的方式問寶寶“你叫什麼?”鼓勵他說出自己的 名字和小朋 友的名字。也可以用呼叫的方式喊他的姓名,讓他作“有”的回答。反復練習。
○ 背誦兒歌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 
在孩子學會押韻最後一個字的基礎上,常常先學會兒歌的三個字的第一句話。如 果最後一句 有特殊的動作也較易學會。
12、言語能力訓練(16個月)
○ 雙語句 
為了使小孩能夠較準確地使用一些詞,要鼓勵小孩自己表述,能夠多說一些有名 詞和動詞的 雙語句。如 “寶
寶喝水”,“我要”,“我喜歡”等要求語,以及“我不要”,“不喜歡” 等否定語。並教孩子記住自己的名字。
○ 分辨聲音 
給小孩聽幼兒磁帶,教他分辨火車聲、鑼鼓聲、颳風聲、下雨聲、流水聲、鳥語 、動物叫等 聲音,再結合日常生活中及遊玩中的所見所聞,讓孩子聽聲說出“下雨”、“颳風”、“ 打鼓”等。這種分辨聲音的訓練,應從生後2個月就開始。
-3-
○ 增加辭彙量 
父母應該準確說出生活中常用的辭彙,並鼓勵小孩模仿,並運用於生活中, 以增加辭彙 量。如“吃飯”、“掃地”、“梳頭”、“洗手”、“推車”等。
○ 背誦兒歌第一句和最後一句 
用動作配合背誦,按節拍而突出押韻的字,使孩子樂於背誦。
○ 講畫片 
給小兒看畫片,根據圖意編故事給他聽,反復3~5次後,讓他看著畫片(同一張 畫 )講出這個故事,要鼓勵他說出故事中的一個詞或短句。如“小鳥飛”、“火車跑”等。
13、言語能力訓練(17個月)
○ 說出姓名 
教小兒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包括姓),並使小兒能夠說出小朋友的名字、爸爸 的名字和媽 媽的名字。但是一般情況下要讓孩子稱呼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和“媽媽”,不直呼名字。
○ 用我代替名字 
孩子往往用名字形容自己的東西。拿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鼓勵他說“我的衣 服”,“我 的床”,“我的鞋子”,而代替“寶寶的衣服”,“寶寶的床”,“寶寶的鞋子”等,這是 小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說對了要稱讚他,親吻他。
○ 用一個詞形容家裏的人 
如“爸爸高”,“媽媽漂亮”,“寶寶乖”,使孩子的辭彙漸漸豐富起來。以後 他會用詞去 形容玩具,如“娃娃可愛”,“大象鼻子長”,“小豬胖乎乎”等。
○ 背誦兒歌 
經過2~3個月的學習,有些孩子能背誦3個字一句的兒歌4句,有些能記住第一句 和最後的一 句。幾個孩子在一起背誦更有遊戲性,一邊背,一邊表演動作,就易於學會。
○ 背誦數字1~5 
常常聽口令的孩子很快學會說一、二、三,或者背數到五。孩子只能背誦,不會 點數,口手不 同步
14、言語能力訓練( 21個月)
○ 表達 
在小兒熟知家庭成員名字、職業的基礎上,訓練孩子回答成人提出的與此相關的問題。如“你爸爸叫什麼名字?”“幹什麼工作?”鍛煉小孩子表達能力。
○ 聽詞模仿動作 
不斷地說出各類能表現動作、表情的詞,讓孩子模仿,如“洗衣服”、“開汽車 ”、“笑”、“哭”、“唱”等,也可以大人做動作,讓孩子說詞語。
○ 說物品的用途 
選擇一些孩子熟悉的物品,如“茶杯”,“梳子”“刀”、“剪”、“牙刷”等 ,讓孩子逐 個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 說出反義詞 
家長先舉例,如大人說“大”,孩子答“小”,跟著說出上、高、長、瘦、前、 左、裏、黑 、軟、深、遠、快等的反義詞。如果答不上,就可以替他說出答案,或者再解釋詞義。也可以讓孩子當老師,讓孩子提問,家長作答。或者父母和孩子三個人玩,輪流提問和回答。
15、言語能力訓練(22個月)
○ 復述故事 
教孩子看圖說話。開始最好由媽媽講圖片給他聽,讓他聽並模仿媽媽講的話,逐 步過渡到提問題讓他回
答,再讓孩子按照問題的順序練習講述。
○ 講述自己的印象 
以回答的形式,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的見聞。向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具體些,能激 發孩子的興 趣。儘量讓他講自己經歷的事情,例如:今天上街買了些什麼?遇見誰?看到哪些趣事等。
○ 如果…… 
與孩子面對面坐下講故事或講動物畫片,不斷提問並引導小孩回答如果……後面 的話。例如:“龜兔賽跑時,小兔不睡覺就會怎樣?小兔子乖乖如果以為是媽媽回來把門打開就會怎麼樣?”通這樣的訓練使孩子學會初步推理。
○ 豐富辭彙量 
當孩子自言自語或與他人交談時,要注意豐富其辭彙量,可以用進一步提問的方式 使孩子辭彙 豐富。例如:
-4-
孩子講到發燒打針時大人問“發燒時媽媽帶寶寶上哪去?”“誰給寶寶看病?” “誰給寶寶打針?”“寶寶哭了沒有?”“針打在什麼地方?”“現在還痛不痛?” 等。如果答 不上來就幫他說出,這些經歷過的事,有了可聯繫的辭彙就不容易遺忘。
○ 表達 
繼續訓練表達能力,如帶小孩去公園玩,邊欣賞景色邊談大自然中的植物、鳥 、獸、魚、蟲、四季變化、彩雲、夜晚星空等。然後,讓他用自己的話講述去新地方的經歷,以提高言語表達水準。
○ 反義詞配對 
與孩子一起看畫片或實物,教大小、冷熱、高低、胖瘦等反義詞,鼓勵他結合日常生活中遇 到的事物,反復練習。如“爸爸的鞋是大的,我的鞋是小的。”“爺爺很胖,媽媽很瘦”等。
○ 背誦唐詩 
繼續教小兒古詩,一首首背誦,鼓勵他自己能背誦2~4首古詩和4首兒歌。
○ 說英語 
繼續教小兒英語單詞、英語歌,主要是名詞、動詞和禮貌用語,反復練習。教唱 英語歌是幼兒學英語的好方法。
○ 猜謎語 
與小孩玩猜謎語遊戲,注意用物品的特徵編謎語,先讓小兒熟悉物品及特徵,然 後再猜謎。

2、一生中對語言最敏感的時期
——摘自“rain”2005-3-30在“教育經驗”的發貼

與渴望身體的頻繁活動一樣,兩歲孩子對語言的要求也同樣迫切。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歲是語言爆發性出現的時期,但這個爆發的現象到兩歲半時便消失了。因此可以說,兩歲到兩歲零六個月這段時間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必須知道,只有這個時期才是人的一生之中對語言最敏感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裏,我們不能用嬰兒語對孩子說話,因為這將導致孩子的語言障礙。撫養者只因為“嬰兒語很可愛”,便把“是的”說成“系的”,如此一來,孩子把“燕子”說成“燕幾”、把“老師”說成“老西”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地用規範的語言對孩子說話。
    在為孩子洗澡的時候,不妨把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稱謂教給他。手腕、膝蓋、胳膊之類的細節部位也教給他,同時可以問問他:“想先洗什麼地方呀?”
    換衣服時,把衣服的稱謂教給孩子,比如“綠褲子”、“紅毛衣”、“藍裙子”等等,也可以把“領子”、“袖子”等稱謂教給他。兩歲的孩子會把語言遊戲看做最好玩的遊戲。這種語言遊戲有各種各樣的玩法,我們可以問問孩子:“房間裏,紅顏色的東西有哪些?”讓孩子說出他所看見的紅色的東西。還有,可以問他:“什麼東西的名字裏有‘子’這個字呀?”讓他說出“杯子”、“桌子”、“被子”等。散步的時候、購物途中、汽車裏面、打掃房間時都可以進行這種問答。伴隨著這種語言遊戲,我們可以很巧妙地讓孩子學會分辨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等。
    給兩歲的孩子多買一些圖書,不是讓他一個人自己去看,而是由母親念給他聽。只要孩子有要求,每天念五本、十本都可以。這時候,精讀和多讀可以同時進行。對孩子喜歡的書,可以反復地念一念。
    如果經濟上不允許買那麼多書,則可以利用圖書館。鄰居或朋友的孩子如果已經長大了,也可以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書。另外,兩歲的孩子對於表示因果關係的語言懷有極大的興趣。提起因果關係,似乎讓人覺得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例如,孩子碰到烤火爐,燙傷了手,你應該對他這樣說:“不能去碰正在燒著的爐子,這樣會把手燙傷的。”
    但是,常有這樣的母親,她會說:“這個爐子真壞,把你的手燙傷了。”當孩子被門夾傷了手時,我們也會看到有的母親一邊用手打門,一邊對孩子說:“是門不好,媽媽來教訓它一下。”這樣一來,孩子就無法瞭解正確的因果關係了,也就不能獲得對事物的正確的思考方法了。
    下面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
    孩子正在那兒哭,因為他的球滾到床底下拿不出來了。可是母親正在忙著,她問也沒問就劈頭給了孩子一巴掌:“哭什麼?快給我停下。”這樣一來孩子哭得就更厲害了。這種情況真是比比皆是。可是,再也沒有比這樣的做法更能傷害孩子的心靈、扭曲其性格、抑制其才能的發展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溫和地問孩子:“是球滾到床底下拿不出來了吧?想要媽媽幫你拿出來,對嗎?”體會一下孩子的心情,站在他的立場上與他對話,他就會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了。下一次再碰到同樣情況,他不僅不會哭,還會跑過來向你求救:“球到床下麵去了,幫我拿。”
對於兩歲孩子,必須盡可能地把這種有關因果關係的詞語教給他。這對培養他正確的邏輯性思維是絕對需要的。前面已經講過,兩歲孩子對於語言最敏感,因此我們不僅要給他念圖書,而且也要給他們念詩歌。詩歌是把每一個詞-5-
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告訴孩子的極好教材。但是,沒有必要對每一首詩加以分析或者說明每一個詞的意趣,只需反復地念給他聽就可以了。意思不明白也不要緊,孩子對有韻律、有重複語句的詩會表現出喜好來。
    再有,可以對兩歲孩子講故事,一個故事要反反復複地講給他聽。不要忘了在睡覺前給孩子念圖書。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親近文字,使他對文字產生好感。
    讓孩子從兩歲開始就學會念字,這實在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孩子一歲時就會認字了,即使剛剛生下來的嬰兒也能把字記住。有的研究者甚至說,與說話相比,嬰兒更容易記住文字。也許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連話都不會說的嬰兒,我們如何知道他會認字呢?要揭開這個謎其實不難。在嬰兒面前放一些識字卡片,父母念出其中的一個字,然後讓他去取,他會從中找出自己認識的字,這便是證明。
    我們必須認識到,認字將改變頭腦的構造,造就出高品質的大腦。即使是腦障礙兒,如果從這時就開始教他認字的話,他也同樣能夠記得住;而且,字認得越多,孩子的長相就變得越正常,眼睛也越有神。
    更有甚者,我們還得到過這樣的報告:頭小得簡直毫無辦法的孩子,其腦袋也以大於平時三四倍的速度增長,很快便長成了正常大小。還有這樣的例子:因為學習認字,腦障礙兒居然能夠流利地看書了,進入小學後還成了班上的第一名。
    為了讓孩子喜歡上文字,可以在一張紙上寫上他的名字,然後貼在牆上,反復地念給他聽;或者有意讓孩子注意到書的封底、商品的標籤上印著的文字,並把字的讀音教給他;或者一邊散步一邊讓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車牌號上面的字和數字等。孩子學會一個新字後,可以讓他從書和報紙中找出這個字來,這樣,他對文字的興趣會猛增。在醫院的候診室裏,也可讓孩子從牆上貼著的《通知》中尋找他認識的字。
如此這般,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以及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文字教給孩子,是最好的認字方法。

3、3歲應該開始進行認字與閱讀教育 2歲半時開始學習英語
——摘自“rain”2005-10-11在“教育經驗”的發貼

在我國,對於幼兒期該不該認字、幾歲認字、幾歲學英語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日前(2004-12-23)在廣州市舉行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學校優質教育建設研究”子課題科研成果鑒定會上,專家對此認為———
  歷時三年的《0~6歲嬰幼兒機能發展研究》、《規範性語言領先的雙語教育研究》子課題研究中,專家們得出“從3歲開始進行認字與閱讀教育的幼兒,其效果的綜合指標要高於從2歲和4歲開始的幼兒;2歲半時開始學習英語比較好”等結論。
  4~5歲是書面語敏感期
  子課題《0~6歲嬰幼兒機能發展研究》由華南師大副校長、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莫雷教授負責,該課題在廣州市近20所市一級幼稚園和5所省重點小學進行。
  研究表明:嬰幼兒階段的認字與閱讀訓練效果顯著,並且閱讀興趣較高,表現出較多自發閱讀行為。幼兒書面語言學習過程存在一個敏感期,這個敏感期首先是個年齡概念,它大約要在4~5歲時才出現;同時它又是經驗概念,需要在一定的書面語言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而這個經驗主要不是指學習時間,而是指獲得的語言量,這個量實質就是“語言最低輸入量”。
  由於幼兒書面語言經驗達到語言最低輸入量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該研究認為,幼兒書面語言學習的最佳起步點應定在3歲。實際上,從3歲開始進行認字與閱讀教育的幼兒,其效果的綜合指標要高於從2歲和4歲開始的幼兒。從2歲到3歲,幼兒的認字與閱讀效果表現出一個極大的跳躍。
  英語敏感期前需語言經驗
  一般來說,口頭語言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通俗語言(與書面語言不一樣的日常用語,其中包括娃娃語),二是規範性語言。《規範性語言領先的雙語教育研究》子課題研究的就是以規範性語言作為教育載體的雙語教育。
  在關於嬰幼兒英語學習的敏感期和最佳起步問題上,該研究結果表明,嬰幼兒英語學習的敏感期大約發生在4歲,即3歲半至4歲半。嬰幼兒一旦進入這個敏感期,個體英語學習就會加速發展。
  由於嬰幼兒個體經過一定時間的英語訓練,形成一定語言經驗之後就可進入英語學習的最佳時期,收到較佳效果,
因此該研究認為,嬰幼兒大約從2歲半開始學習英語比較好。

4、祺祺媽媽總結的七田真訓練法
——摘自“rain”2006-2-7在“教育經驗”的發貼

-6-
感謝祺祺媽媽總結的經驗,希望各位有需要的媽媽們可以照此幾個方面長期的訓練自己的寶寶,另有收穫的!
語言訓練
(1) 要儘量充實他的字詞能力。與他玩時,要停地親切地和他說話。
(2) 反復教他單字,每天指著傢俱和他說:“這是——。”
(3) 當他想說什麼時,要積極地回應他。
(4) 讓他反復地聽童謠的錄音帶。
(5) 與他面面地坐著,張大嘴巴教他發音。學習識字卡。
(6) 確定他知道的字詞數是否在增加,讓他看字詞字典,問他“手是哪個?”數數他能正確解的字詞。即使會說話,字詞數要在增長。
(7) 每天讓他看很多書,斷增加新的圖書。
。。。。。。
6.培養口語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巴甫洛夫將語言稱之為「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語言的信息量,將足夠的語言資訊輸入寶寶的大腦;要經常且大量的對寶寶使用語言,例如每天花20分鐘給寶寶朗誦故事、為他說明所見所聞。
7.學會音樂、舞蹈
這是美育教育的範疇。爸媽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寶寶唱兒歌、打節拍、跳舞、律動,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而且爸媽會發現,音樂會令寶寶的表情、動作、容貌等透出優雅的氣質。
。。。。。。
13.提前識字及閱讀
爸媽可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繫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於遊戲之中;製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並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5、語言交往訓練的個案研討
——摘自燦燦媽2006-2-8在“教育經驗”的發帖

    1、口部動作模仿:從被動輔助其動作到能依從指示模仿。動作有:張大口、閉上口、打哇哇,伸收舌,彈響舌,舔唇,咬唇,撥唇等。
2、氣吸訓練:每天堅持做一定數量的跑步,上下樓梯,仰臥起坐,增強肺部呼吸能力,模仿深呼吸、被動抓癢笑、輔助壓擠腹部使出喉嗓聲、吹哨子等。
  3、交往動作模仿:聽指令拍拍子表示高興、擺擺手表示再見、拱拱手表示感謝、伸出手表示要東西、拉拉手表示友好等。
  4、模仿發聲:仿哭聲,抓癢令發出大笑聲,張大嘴巴發聲“啊……”即使是無意義的叫也要給其強化。
  第二階段:訓練發單音(疊音)時期。這個階段要注意建立剛t注視及對視,使學生學會模仿訓練員的口型發音,此時不需刻意糾正兒童發音的正確性,以防止挫傷兒童的自信心及學習興趣。
  l、要充分利用兒童喜歡的玩具轉化為對訓練者面部的注視,提高目光對視時間,使兒童較好的模仿口型發音。
  2、使兒童知道聽叫其名字時會產生反應如回頭、抬眼等,學習應答“哎”!
  3、從兒童最親的人物母親開始,學習發唇音“媽”。
  4、滿足兒童的動機需求,在拍一拍,親一親,抱一抱,打一打等的動作中學習發爆破音“拍、打、抱”。
  5、 從喜歡吃的食物開始學習,(如“鍋巴”發音“巴巴”,“棒棒糖”發音“糖”,仿真玩具老虎發音“虎”等)。
  6、採用“轟炸式”方法,對能發出的音,教師進行多次的重複刺激和訓練。
  7、 看圖片‘練習發音,模仿說出單韻母“a…”,說出物品名稱如:車、梨、杯等。
  8、看仿真玩具,模仿聲音,動物叫聲,汽車、火車及打槍的響聲等。
  第三階段:學習發雙音節詞語時期。這個階段讓兒童學會模仿兩個音節的連續發音,它是標誌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可把認知作為滲透教學。
  1、利用兒童已會的單音節開始學習疊音如“爸爸、媽媽、杯杯、瓜瓜、包包”等。
  2、在會發的音節的基礎上學習雙音節詞語如:  “杯子、西瓜、麵包”等。
  3、利用實物和圖片,幫助兒童進行雙音節詞語的發音學習。可採用先指指“杯子”,拿起“杯子”,說出“杯子”三步驟學說詞語。
-7-
  4、兒童學說雙音節詞語階段,不易矯正發音速度及音質,需要增加說出詞語的數量,鼓勵兒童敢於仿說,但要重視口型模仿發音時的音節數量。
  第四階段:簡單問答溝通訓練。這個階段,讓兒童能建立簡單的問答對話。學習知道與自己有關的熟人之間的關係,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1、以兒童自己為中心,從問答練起,如你叫什麼?你幾歲了?
  2、從兒童動機訓練,拿著他喜歡的食品問:誰吃、誰要、誰玩。
  3、從表揚問起,誰棒、誰好、誰做對了。
  4、分辨兒童與熟悉人的關係,用提示自答方式。你是爸爸?媽媽?是老師?是爺爺?是奶奶?等。
  訓練中注意統一問話指示,兒童熟悉的人統一發指示:  “叫我”如(老師、姥姥、媽媽、阿姨等)。還可利用電話,學習簡單的對話。當父親來電話時,清兒童對話“爸爸好,我想你了”等。
  第五階段:認讀仿說句子的訓練,在這個階段,使兒童在掌握一定文字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和文字,學習認讀句子,說兒歌,進一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l  認讀簡單句子。如“太陽出來了”  “小明在跑步”
2、讀兒歌。如“大蘋果”,  “小白兔”等。
  3、 唱簡單歌曲。如“我有—個好媽媽”,  “兩隻老虎”,  “小手拍拍”等。
  4、表達需求。如“我要吃奸東西,我要出去玩”等。
  5、讀句子依從指令做事。如“清把杯子給我,請坐在椅子上”。
  五、訓練效果:
  經過8個月的訓練後,一個無語言表達能力的孤獨症兒童有了顯著的變化。
  1、無言語到會背兒歌十幾首,並能指讀兒歌和唱簡單歌曲。
  2、具有了基本溝通交往能力,會應答,會表示簡單需求。
  3、對自己有了簡單的隊識,知道姓名、年齡,與家人的關係。
  4、認識水準進步明顯,會認讀單韻母,聲母20多個,能認讀詞語卡片150多個,會辨認7種顏色,會認讀點數數字1--10個,能背數字1--100。
  5、學習情緒從不穩定到穩定,能堅持學習2個小時。
  6、從情感上由什麼都不怕到知道陌生人,並喜歡與熟人進行逗、笑的情感溝通。
  7、能和他人做模仿和互動遊戲,在做拍手遊戲時,會主動拍手、做動作。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對無語言表達能力的孤獨症兒童訓練,是一個長期又艱巨的過程。老師與家長首先注意建立親情,友情。即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後,我們的訓練才能奏效。
  2、開展語言訓練,教師要起主導作用,家長要起主要作用。專業教師指導並給家長做示範,使家長也能在老師不在的情況下連續訓練,持之以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每個孤獨症兒童的語言訓練階段及內容要因人而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畫,並及時修改方案。
(二)建議:
  1、對孤獨症兒童的訓練,家長——定要親自參與,盡可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按計劃開展訓練。
  2、訓練內容要做到一切從兒童實際能力出發,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3、採取定時、定地點、定專人開展訓練。有助於初期語言訓練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充分調動兒童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助於兒童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5、訓練中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並注意行為強化的原則。

6、語言訓練方法
——摘自“我是小熊”2006-3-25在“教育經驗”的發帖

以下內容摘自臺灣陳文德教授所著的感覺統合遊戲室一書
強化語言發展的原則及遊戲規則
語言發展遲緩大都是固有感覺,前庭平衡,腦幹神經體系及知覺運動體系發展不全引起的問題。
身體接觸強化的遊戲
梳子遊戲:用梳子梳頭發及頭皮敏感位置,每天10分鐘左右。
-8-
抓癢遊戲:讓孩子張開四肢躺在床鋪或軟墊上,大人在其身體敏感處抓搔,每天進行10-15分鐘。
球池遊戲:讓孩子藏入球池中,劃動四肢或翻動身體,也可以站立,兩腳踏動或由上躍下,用身體碰撞球池裏的球。
固有-前庭平衡遊戲
用毛巾包住孩子,由父母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搖動之。
父母背著孩子在跳床上跳動,年齡較小的孩子特別適合做這種遊戲。
父母協助孩子坐,趴或躺在大彈力球(大籠球)上。 保持平衡。
強化語言能力的親子遊戲
兔子跳跳跳:將氣球垂釣在半空中,讓孩子在棉被上彈跳,借著些微彈力蹬高,伸手擊球
走線遊戲:在地上用木板排成一直線,或用膠帶貼成直線,斜線或曲線。指導孩子順著線條走路,用腳跟接腳尖方式,一步步地往前走。熟悉後,也可用腳尖先著地,腳接腳往前走。
打棒球:用羽毛球當球棒,由大人丟球或地上滾球讓幼兒揮棒擊打。
瓶中的秘密:找大的透明餅乾罐,裏面放數種小玩具。指導幼兒伸手放入罐內取物,並說出其名稱。或由大人口述,讓孩子找出大人指定的東西。
運用日常用品強化語言能力
在浴室裏玩水球:將浴盆放半滿的水,裏面放一些會浮游的水中玩具。幼兒可用雙手或撈網,將玩具一一拿出來。
圖書館:讓孩子看圖畫書,講故事給他聽。指導較大的孩子自己看書,請他講故事。將孩子帶到書架前,找出他最喜歡的書,並教他書的分類及整理方法。
字卡遊戲:準備數張圖卡,字卡,拿三組字卡或圖卡,排成一列,讓孩子依序,創造句子。可以配合圖卡或配合字卡使用,也可即興變化次序,讓孩子另外創造句子。放更多的字卡及圖片,讓孩子嘗試從中說出一個故事來。
跟著我做:讓孩子模仿大人做出打招呼,行禮鞠躬,對不起,再見的動作,或仿真各種動物聲音及喜怒哀樂表情,也可以做任何手或手指的動作,讓孩子模仿。
聽電話遊戲:用兩個飲料罐穿線做成電話筒,大人和孩子各執一端,一個講話,一個聽。也可以用電話,讓孩子假裝接聽,指導他聽電話的基本禮貌。
用簡單的感覺統合教具強化語言能力
滑板遊戲:讓孩子俯臥在小滑板上,抓著預先架設好的繩子,雙手交互攀著繩子慢慢前進。也可以仰躺在小滑板上,以手和腳交互夾住繩索逐步前進。這種姿勢可以強化前庭訊息,有助緊張性迷路反射的調整,促進身體的雙側協調,使本體感更為敏銳。
花式滑板遊戲:用桌椅或棉被圍成一條曲折變化的通道,讓孩子俯臥在小滑板上,順著通道前進,可強化孩子的視覺,大小關節的固有感覺,協助建立穩定的本體感。
拍大球:指導幼兒單手拍大彈力球。
投,拍,爬動作綜合遊戲:走平衡台邊做拍球,投球動作。
梯子遊戲:將梯子架在兩個高度約10-20公分的平臺上,如走平衡台,有助身體雙側協調。

7、唐氏綜合症——如何訓練子女表達篇
—— 摘自“yi”2006-4-10在“教育經驗”的發帖

(一)、語言基本能力的建立
    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說話的能力至少要經過六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建立溝通技巧。由此可知說話能力的提升是件極為艱難的發展歷程。一個人要能發聲回答問題、表達思想,所要具備的包括有健全的器官能力(腦神經功能、聽
覺器官及其它感覺器官、肌肉能力、口腔能力)、一般技巧(呼吸協調能力、口舌靈活度、肌肉靈活度認知與知覺能力(理解能力、對話能力、修正能力、自我概念)及心理狀態(表達的意願)。唯有整體的發展,才能產生一個說話有意義且流利的人。因此,唐氏兒在先天不足之下,語言的發展受限也較多,但這並不意味沒有語言能力。如果能針對孩子的缺失,而謀求補足之道,必可為孩子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二)、如何幫助孩子增進語言能力
§ 瞭解孩子目前的語言能力及困難
  要會說話的前提為,必須聽得懂得別人話中的意思,並能思考所要回答的內容。如果孩子的能力仍停留在鸚鵡式學語期時,孩子所能說出的仍有限,唯有針對目前的能力做加強的工作,才是方法。所以,瞭解孩子的口語能力,有助於父母如何著手增強孩子的能力。
§ 提供適當且充足的語言辭彙,並使用正確的語言形式
-9-
請用正確的說話方式、語調、速度來和孩子說話,使他熟悉正常的說話方式。瞭解孩子  的理解能力及增加語彙的困難度,可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語開始,由實際的概念用詞,再漸入抽象的用詞(例如:"球"的概念先於"圓"的概念,雖然球是圓的,但是圓的概念須要有很多實際物體的形狀觀念後,才易懂"圓"的概念。)
§ 使用語言為主要溝通工具,肢體語言為輔助,並於適當時機減少肢體語言
 當孩子已能理解語言,在給予孩子指令時,應減少或不用肢體動作做暗示。例如:請孩子到桌上拿杯子,如果孩子不知道桌上或杯子的意思,也許需要你用手指出來。但是如果孩子已經瞭解時,請將手勢指出的動作省略。
當孩子以肢體動作告訴你事情時,幫助孩子將事情以語言說出。例如:孩子指著餅乾表示要吃時,大人可以幫他說"我要餅乾"。如果,孩子會說這句話,但卻沒有說出時,可以用眼光注視著他,表示你的疑問,甚至可以用詢問的口吻問他:"你要什麼?"然後等待回答。
§ 父母親要具有傾聽的能力及耐心
當孩子向你述說事情或要求時,不要催促或表現煩燥,最好能降低身子,使視線和孩子平行,並以最大的耐心聽完孩子的陳述,如困無法聽懂孩子的意思時,可要求孩子以動作為輔,再告訴一次,瞭解意義後,大人再以正確的表
達方式複誦一次即可,有時學習動機強的孩子會跟著說一次,但如果沒有,請不要勉強孩子。
§ 不做糾正或強制要求孩子重複說話
  孩子有時因為構音問題,而無法發出正確的聲音時,可將話語正確重複一次給孩子聽,但不勉強孩子重複,以免孩子因為挫折而產生逃避心態。
§ 以疑問詞來代替直接給予答案
儘量以問句來代替答案,並且避免讓孩子僅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例如:"你要吃飯還是吃面?"取代"你要吃飯嗎?
§ 由孩子主動提出他的需求,而非在需求未發生之前,即給予滿足。
  孩子要有需求才會主動提出要求,而這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說話,因此,如果,孩子還不餓,你就叫他吃飯,或孩子僅一個眼神,告訴你他需要你抱他,你就趕快抱他時,孩子根本失去說話的機會,越是如此,孩子就越不需要說話。
§ 善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及動機
  唐氏症在模仿能力上非常強,因此應善加利用,但必須注意,不要給予孩子太多壓力,以免造成反效果,而使得
孩子產生挫折,心生畏懼。讓孩子內在動機成為孩子說話的驅動力,而非迫於外在壓力,而產生的勉強虛應。

8、如何幫助唐氏症兒童改善語言能力
——摘自“藍顏”2006-7-24在“愛心交流”的發貼
——摘自“echo”2006-8-5在“教育經驗”的發貼

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市一名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童在接受游泳訓練後不但體能加強,說話能力也大為改善。科學家對此極感興趣,正展開研究中。  
今年十四歲的戴亞斯不久前參加了一項為期八周的游泳訓練課程。在未參加游泳訓練課程前,她只能在學校的游泳池內遊三個來回,參加完游泳訓練後,她可輕輕鬆松地遊二十五個來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戴亞斯的說話也比以前清楚多了。  
患唐氏綜合症的戴亞斯為什麼在游泳體能增加後說話也變得清楚?呼吸是否與改善唐氏綜合症兒童說話能力有關?卡加利大學研究人員即將對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  
負責此項研究的卡加利大學語言病理學博士生凱西表示,語言病理學父母期以來即知道呼吸與語言有關,不過他們不瞭解在改善呼吸技巧後是否也會改善語言能力。  
研究中,凱西將教導患唐氏綜合症的兒童游泳的呼吸技巧,即快速短促吸氣,然後緩緩吐出。加拿大約有四萬五千至五萬兒童患有唐氏綜合症。唐氏綜合症會影響兒童智慧發展,造成語言問題。  
卡加利大學運動學家艾美斯表示,不管凱西的研究結果如何,參與研究的唐氏綜合症兒童仍將自此一實驗計畫中獲益。她說,參與研究的唐氏綜合症兒童將自此一實驗計畫中至少學得呼吸的技巧。  
凱西的研究計畫將招募二十名十二歲至十九歲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童,每人每個禮拜參加三天游泳訓練,為期三個月。參與實驗計畫的二十名唐氏綜合症兒童將被分成兩組。一組只接受游泳訓練,另一組在接受游泳訓練後還需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在實驗計畫結束後,研究人員將決定游泳是否真能改善唐氏綜合症兒童的語言能力。此一實驗計畫預定明年初開始。

-10-
9、《唐氏症兒童溝通與語言學習困難相關因素之初探》
作者:王 淑 娟
—— 摘自“嚮往”2006-9-5在“教育經驗”的轉帖

(一)、緣起與動機
在1866年英國醫師Langdon Down開始對一群出生時即在外觀上有其獨特式特徵的小孩──頭扁平、眼睛小而向外上斜出、脖子小、四肢和手掌較短——等50個不同之表徵作描述開始,唐氏症 (Down’s syndrome)的名稱就如此被定義下來(Karol, 1991)。一百年來世人對唐氏症的研究可說不遺餘力,相關的研究報告很多,也讓我們對這一種症候群所產生的原因、預防、醫療、複健、教育等有相當完整的瞭解。唐氏症是因為染色體異常所引起的一種最常見的先天性症候群,患者的基因第21對染色體比正常人多一個(47個),而具有特殊的體型、臉型五官,發展遲緩、智力障礙等方面的臨床症狀。智力有障礙的兒童則多少受認知功能的影響,在語言溝通能力發展亦會受阻;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唐氏症兒童其智商為中度智慧障礙(Cicchetti & Beeghly , 1990),因此,他們普遍性在語言溝通能力學習上有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在國外針對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之相關研究有很多,現今在國內對唐氏症兒童之相關研究大多被包括再智慧障礙兒童中一起討論,單獨探討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報告則較少。實際上,智障兒童包括許多類別的障礙兒童,唐氏症兒童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若以智慧障礙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發展來看待唐氏症兒童這方面的發展,則實在有失客觀;再言,本身國語中文語言系統,其構成的內涵要素與英語或其他語言都不相同,如果僅從國外的研究文獻而推論到國內的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狀況,恐怕也不妥。
筆者從事語言治療工作數年,臨床上接觸不少唐氏症兒童,也發現有些唐氏症兒童在一般表現方面都不是很差,除了語言溝通能力外,尤其口語語言的障礙,而只要能夠突破語言溝通障礙,相信讓他們學習一技之長過獨立生活,絕對不會有問題的。因此,筆者希望參考國外文獻上對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的各項研究果與實驗發現,試圖能瞭解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發展的問題和介入策略,並進一步地引發思考下列的問題:
1、如何去探究國內唐氏症兒童他們的語言溝通學習問題及困難?
2、影響他們的語言溝通學習相關因素又有哪些?
3、這些因素是因唐氏症兒童本身的缺陷所導致的學習困難?或是因語言本身系統的特質而使其學習難度增加?
4、針對他們學習語言的困難因素,人為上是否有辦法可以協助其 克服並進一步的促進學習?
(二)、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
1、語言發展
一般會假定語言發展遲緩與智力障礙有關,依此推測唐氏症兒童語言前期發展是相同的遲緩現象。Dodd等(1975)有關唐氏症兒童早期發生的研究,否認這種看法。他們發現雖然唐氏症兒童在智力及動作發展較一般兒童低,但在語
言學上的特性上明顯差異,如:發音量、發聲時間、發音長度、哭的時間、聲母即發聲的種類均與一般兒童相近。在語言前期(prelinguistic)及語言期(linguistic)發聲方面,唐氏症兒童與一般兒童也很相近。Smith(1981)的研究顯示,一般兒童的重複呢喃語期約起始於出生後第8個月,唐氏症兒童則起始于第8.4個月,也在正常範圍之內。Cruttenden(1970)的研究也指出聲母構音的位置由後位移至前位約在呢喃語期,唐氏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構音位置、方式及時間也都接近。一般兒童最早發出具意義的語詞及起始語(first word),約在12-15個月之間發生,差不多就是孩童開始會走路的時間。根據Smith與Wilson(1973)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唐氏症兒童發出起始與約再2歲至3歲之間,並且個別差異性相大;有的唐氏症兒童在1歲就開始產生口語,有的則要到7至8歲仍未能產生口語。Smith(1981)研究中,發現唐氏症兒童發出起始語的時間平均是在出生後第21個月開始,比一般兒童約慢7個月。除了在開始產生口語的時間比較晚之外,其後在發展的速度也相對的比較慢。唐氏症兒童在發出起始語的第10個月後,只有10%的語音能被雙親及研究者所辨識。相對的,在一般正常兒童方面,則在發出起始語後4個月有50%能被辨識,2歲之後幾乎完全能被辨識。
綜合以上有關唐氏症兒童語言發展的研究結果,唐氏症兒童在口語前期發聲(preverbal vocalization)方面與
一般正常兒童無很大的差異;在具意義言語(meaning speech)的發展則比一般兒童起始時間來的慢,且在速度上也呈緩慢的情況;一旦有簡單字彙出現的唐氏症兒童,他們所發出之語音能夠被辨識的程度,在比率上也較正常兒童來的低。
除此以外,在幾份研究有關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與動作發展之間的相關報告中指出:在語言理解接受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唐氏症兒童的表現為理解接收能力優於表達能力(Chapman , Schwartz and Bird , 1991),而且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他們成年(Cooper, 1995);同時唐氏症兒童的語言發展較好的指標為年齡及動作的發展里程碑 (milestone,如爬行、走路、拍手等),而非智商的高低 (Mathoney , Glover and Finger, 1981 ; Greenwald & Leonard , -11-
1979 ; Cobo-lewis, Oller , Lynch and Levine, 1996 ; Chapman , Schwartz and Bird , 1991 )。
2、仿說及言語能力
唐氏症兒童的仿說和言語能力發展與其語言溝通上的障礙有關。Sokolov(1992)比較唐氏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模仿語音的速度、語句形式、平均語句長度,結果發現唐氏症兒童的模仿表現稍差。差別的原因與語言程度及模仿來源有關,句子長度一增加,模仿的速度就下降,而唐氏症兒童在跟著母親的聲音作模仿的型態也和對自我重複的聲音模仿不同。
在言語方面,曾進興(民89)報告指出根據他研讀 ”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with Down syndrome ” 這本書所描述,大部分的唐氏症兒童(95 %)說的話令聽者難以聽懂;而使其言語不佳的因素,包括清晰度低、構音有缺陷、50%的唐氏症兒童有口吃現象、粗嘎的嗓音。在國內林麗英(民85)一份探討有關唐氏症兒童、智障兒童以及功能性構音障礙兒童的構音錯誤情形報告中亦指出:唐氏症兒童的聲母錯誤的音韻歷程最不穩定,韻母的錯誤次數顯著高於智障兒童和功能性構音障礙兒童,所以,唐氏症兒童是三組個案中構音能力最差的,而這研究結果與國外的研究結果相同。
3、非口語溝通與社會互動
非口語溝通技巧是所有孩童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Mundy(1995)研究證實唐氏症兒童的非口語要求技巧和往後語言的發展有較大的相關性,且發現他們利用手勢或眼神,以暗示他人將注意力置於與自己相同的同一事物上的 “ 非口語敍述技 “(nonverbal declarative skill)有顯著缺陷,而 “ 非口語敍述技 “ 和 “ 社會互動能力 “ 與唐氏症兒童的語言表達有相關,但和語言理解無相關,唐氏症兒童的早期非口語溝通技巧發展障礙,也是造成其整體語言溝通發展障礙的重要因素。
溝通的表現即是與人作互動的過程,從互動過程中個體學會了溝通的技能,可見語言溝通發展與社會性互動是密不可分的。文獻上有不少針對唐氏症兒童與其母親之間的互動情形研究報告指出,當這些唐氏症兒童的母親與他們的小孩互動時,比較常用指導口氣(directive),控制口吻(vocal control)和制止口吻(vocal restriction)方式說話,這對唐氏症兒童若有溝通意圖時是一個很大的阻力(Sokoloy, 1992 ; 曾進興, 2000 )。 Tingley(1994)則發現唐氏症兒童的母親比一般兒童的母親較少使用與情感、認知有關的內在感情狀態語彙,而較常用與物質層面敍述有關的語彙。又根據Harris(1996)的研究指出,唐氏症兒童的母親也很少會去擴充(expand)孩子的單字句和「完全可被理解」的多字句;對於孩子的「並不完全被理解」的多字句則較常會擴充響應。 Harris同時也指出唐氏症兒童的語言理解和照顧者是否參與注意(joint attention)兒童挑選的玩具有關,當照顧者改變注意或不參與注意兒童所挑選的玩具,則與其語言獲得(language acquisition)呈負相關。
(三)、唐氏症兒童的語言通學習困難原因分析
人類的語言溝通的發展歷程確實是極為複雜的,對於先天即在生理結構方面有各種缺陷的唐氏症兒童而言,要能正常發展與學習與一般人相同的基本語言溝通能力,更是難為。只是在發展學習的歷程中,有一些是唐氏症兒童本身的缺陷所導致的困難;一些是由於語言溝通系統本身的特性而使的學習難度增加;有一些則是人為因素而影響其語言
學習的結果。為了能更清楚瞭解造成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學習困難的原因,筆者試將文獻及相關報導之原因,分成下列三方面來探討:
1、本身生理缺陷
(1). 肌張力過低
問題:約100% 的唐氏症兒童一生其肌肉張力皆過弱,程度與部位因人而異,有些會隨年齡成長而稍改善,早期療育的物理複建有助於增加肌張力。
影響:吸吮力差、動作功能障礙、容易關節脫臼、胸腹肌肉張力不足影響呼吸和發聲、動作發展遲緩、肌肉協調改變、餵食有問題影響口腔功能、肌肉協調不當而發音困難、與人互動之模式可能不同,影響溝通(Lorenz, 1998)。
(2). 聽力
問題:約50% - 70% 的唐氏症兒童有聽力方面的問題,由於耳朵 小,耳道狹窄,中耳容易積水,有好發性
的漿液性中耳炎,大多造成傳導型的聽力損失(約90%),10 % 則為感覺神經性的聽力損失類型。
影響:波動的聽力損失緣故,會使個體聽力時好時壞,伴隨會有 區辨力不夠,聽覺記憶力短暫,聽覺廣度不足,
而影響其聽話的品質和語意之理解,因此,有極高之比率會有語言發展遲緩、學習說話時構音障礙、發聲障礙的問題。
(3). 呼吸問題
問題:唐氏症兒童由於先天鼻樑塌陷,下頦小,鼻道與口腔較常 人狹窄,因此常有呼吸困難或阻塞的狀況;或是過大的扁桃腺體之故,而形成平日則以張口來呼吸,加上低肌肉張力,則可能有流口水的現象(Lorenz, 1998)。
影響:張口呼吸或流口水,則如果要說話時嘴巴無法運用自如。過大的扁桃腺體,會影響個體說話構音共鳴障礙。
(4). 舌頭
問題:唐氏症兒童常有tongue protrusion的現象,亦就是舌頭經常往外突出下垂;可能是因口腔小,加上臉部-12-
結構小且扁平的關係(mid-face)。另外,其舌頭結構有許多凹深的裂痕。
影響:舌頭活動較不靈活、甚至若有些加上硬齶也較窄的話,會使得舌頭轉動困難,多少對說話有不良的影響(Van, Mattheis, Eberly and Williams; 1995)。
(5). 視力
問題:眼睛小、眼瞼傾斜、兩眼間距寬、斜視、弱視及眼球震顫發生率高、淚管阻塞常有分泌物。
影響:當必須使用視覺訊息管道時則學習方面有困難,包括語言的學習。(Van, Mattheis, Eberly and Williams; 1995)
(6). 其他問題及影響
認知缺陷、生理動作及感官知覺間的發展整合不夠、額竇缺失或蝶竇發育不良(易容易有粗嘎的音質)、甲狀腺功能低下、喉部黏膜組織肥厚(使嗓音有問題)(曾進興,民89)。
根據曾進興(民89)一文當中又提到,唐氏症兒童在神經系統結構上也有異常的情形,而干擾他們說話的的速度、精確度和效率,例如:他們的腦重量較少、腦回及腦溝很小且少、小腦較小、腦皮質神經元較少等。唐氏症兒童有時于發濁音時困難度大於發清音,且于發音時維持適度的口腔內壓也有困難。
2、語言系統本身的特質
(1).語言學的角度分析:
語言需包含有語音、語意、語法、語型、語用五大要素,只有這些要素充分運用得當,則才能以語言來與別人作溝通;完整的語言能力運用,指的是這個人具有接收理解語表達語言溝通的能力。接收性理解歷程包括:聽覺刺激的接收、音韻的分辨、聽覺語言的記憶和理解。而表達性語言包括:概念的認知、感覺、再將概念或感覺以合適的語彙依照語法順序規則組合成為句子,以口語或非口語方式表達出來(劉麗蓉,民80)。
從以上來看,唐氏症兒童之認知、形成概念、記憶、注意力等條件均不佳,所以,實在很難學習到符合上面完整語言的要素要求。尤其是語言的表達極需個體除了認知等重要條件外,還需藉由運動神經系統,感官知覺間的整合;唐氏症兒童一些生理先天上的限制,大大的阻礙了他們在語言表達上的學習,因此,這也莫怪多數的唐氏症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優於語言表達能力。
(2).國語中文系統分析:
國語中文系統複雜,由語音形成的組合太多,其中共有21個聲母、16個韻母,加上再分為單韻母、複韻母、聲隨韻母、捲舌韻母其組合變化更不下數十種。國語中文說話之聲調變化易十分複雜,當聲調改變,意義則跟著變動;詞性不同語意亦隨之而不同,這些項目的學習有賴於學習者敏銳的聽知覺區辨能力外,也需依賴對於人和人之間相處溝通所累積的經驗上的學習,例如:默契、意會、幽默感。否則很難學會語言溝通語音及文字之下所隱含的真實意思(吳金娥等,民82)。
唐氏症兒童的智力缺損,個性又單純,對於國語中文字的這些內涵學習確實不容易。單音的模仿或文法的規則學習或許還能勝任,至於語言運用的靈活對話,語氣轉折之應用,恐怕是學習上最難突破的地方。
3、人為因素
(1).不當的溝通模式
有效的語言溝通學習必須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始能完成,孩子在家中與母親之間的互動溝通情形,將是孩子日後發展語言溝通能力的重要關鍵。 1992年Sokolov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文獻如Maurer & Sherrod 在1987年對唐氏症兒童與母親間的互動作研究調查,發現唐氏症兒童的母親比起正常母親則較常使用指導性的直接語氣(directive speech),而這確實會影響唐氏症兒童在早期發聲階段無法有充分的模仿機會。
唐氏症兒童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語言溝通問題往往會尋求專業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因此,語言治療師本身以專業角色的立場,提供對兒童的判斷和理論上的學習目標,以及教學之互動,是否能促進唐氏症兒童真正在語言溝
通方面之能力,也是要慎重考量的影響因素。
(2).不適當的期許
一份實質對身心障礙兒童有助益的語言溝通教育計畫必須符合個體的個別差異性作安排,唐氏症兒童族群本
身之差異極大,父母及教育或專業訓練人員能否針對其程度和需要作一合理適宜的學習目標,將深深影響唐氏症兒童的溝通意願與學習動機。在人為因素中,常會影響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學習的原因不外乎有過度低估唐氏症兒童的能力或是設計太困難的階段學習目標。
(3).相關人員間的整合與配合不夠密切
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障礙問題複雜,不但與孩童的認知、感覺動作、社會性互動、長短期記憶、注意力等各項因素有關,且受每一因素與因素之間產生交互作用所影響,若要對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全面性的評估與訓練,語言治療師與相關人員間的整合專業運作是必須要的。
眾所周知,語言治療的成效非只有語言治療師一個人的責任,必須要透過和唐氏症兒童最直接相關的家人及學校-13-
老師共同配合完成,所以,教導唐氏症兒童和其相關的家人、老師彼此之間如何取得良好的互動是語言治療師該負起的引導責任。唐氏症兒童的父母、老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人員,彼此是否皆能具有如此的認知與共識而互相配合也是影響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學習重要原因。
(四)、討論
從以上閱讀有關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文獻研究報告之結果與分析,對於唐氏症兒童在學習語言溝通過程中所產生的下列問題,初步應可以以本文中內容的第3部分:“唐氏症兒童的語言通學習困難原因分析”所陳述的三方面中的幾個變項來解釋。
    1、唐氏症兒童認知發展遲緩?
2、為什么起始語開始的比一般孩童慢?
    3、為什么唐氏症兒童不容易像正常兒童般有訪說能力的出現?
    4、為什么唐氏症兒童有流口水、雙唇閉合及不適當的口腔動作與咬合問題而影響其說話方面的學習?
    5、為什么別人聽不懂有些已發展出語言而以說話來表達的唐氏症兒童所說的話語?
    6、為什么唐氏症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優於口語表達能力?
    7、為什么唐氏症兒童有聲調變化上的困難?
    8、口語的表達內容僅限於少數的幾個辭彙?或是僅有一些簡單句?
基本上,唐氏症兒童早期之語言溝通發展能力與正常一般兒童之落差並非很大,出現較大差距的階段為具有意義的言語期;也就是一般兒童大約在1歲大左右的時期;同時隨著年齡的成長,要學的語彙及發音也越難,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和說話表達能力也就愈顯的落後。
由此可知,若是能夠儘早開始提供唐氏症兒童早期療育,包括對其生理缺陷上的醫療手術、各項肌肉肢體物理或職能複健、早一點施予口腔動作發展訓練,如:吹氣、吸吮、哈氣、舔、咀嚼等遊戲活動,以及聽覺敏銳度、區辨力、感官知覺間的統合訓練等,都可促進其日後學習說話時構音方面的準確度。
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已經有不少的研究都指出唐氏症兒童語言發展的良好指標是年齡和動作能力,並非智商的高低。過去多數人一提到唐氏症兒童,立即把他們與智障孩童看是相同性質的族群,這種不正確的看法,無形當中將會低估一些具學習語言溝通潛能的唐氏症兒童。
如果從語言構成的成份與要素觀點來看唐氏症兒童的溝通語言學習,當中所涉及的歷程極為複雜;然而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在於能夠達到互動與溝通,著重在溝通的使用和功能,至於溝通的形式就不限於只是口語表達的方式而已。對於未能順利發展出口語的唐氏症兒童,提供適當的非口語溝通方式應是必要的,因為持續的溝通障礙問題,有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認知、情緒、行為及社會適應問題。
本文筆者礙于時間之限制因素,無法進一步專對唐氏症兒童的“語言溝通介入”部分作探討。筆者從一開始針對
本文之主題搜集、閱讀相關之過去文獻,以及整理分析當中的內容,在過程中引發不少對日後作相同主題研究之思考:
    1. 國外對於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之相關研究早就開始且已累積不少的研究文獻報告;反觀目前國內很難找到專門單一針對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作調查或研究的學術報告文章。未來我們應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
    2. 能夠進行語言溝通能力方面之研究,其前提可能是必須具備有很多可以使用的語言評量測驗與工具;國內在這方面現存或已發展出來之測驗或評量表並不多,因此,若想要研究關於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方面之主題,應要先考慮到這個問題。
    3. 選擇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領域作研究,其研究方法的設計可以有多方面現有的文獻可提供參考,資源相當豐富。
    4. 研究時可以就學習中文語言系統的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情況,和國外的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情況
作比較,若有差異則進一步可探討中文語言學習之內涵與歷程。
5. 可嘗試設計對唐氏症兒童語言溝通進行介入或實驗教學的成效研究,似乎在國內仍未有人作過類似的研究,期望本文能引為『拋磚引玉』之功效,日後可見到有更多國內的學者有這方面的研究報告。

10、唐寶寶的語言治療
—— 摘自“嚮往”2006-9-5在“教育經驗”的轉帖
唐氏症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症候群,患童身高、體重比正常孩童小,發育也比較慢,臉形特殊,且多伴隨發展遲緩、智力障礙的現象發生。
  根據國內外研究指出,唐氏症兒童雖然智慧不高,但並非與智障為同性質的族群,若將其視為智能障礙看待,低估唐氏症兒童的能力,或給予不符合其學習目標的課程,將導致其學習上雙重障礙。
智力障礙的兒童多少受認知功能的影響,在語言能力發展也會受到阻礙,但研究指出,其語言理解能力優於口語-14-
表達能力,這和左右腦的開發有關係。
  從神經學上來探討,一個有同步發射過的神經元會與其他神經元連接成一個神經網路,網路愈密集,神經之間的訊息傳導愈快,愈能觸發其他的網路。而唐氏症正是腦與神經之間的聯結有缺失,導致掌管溝通能力的大腦運作失常;因此在臨床實驗上,普遍發現其在語言溝通能力的學習上有些許困難。
  唐氏症兒童在語言溝通學習困難還有其他原因,包括聽力、舌頭、肌肉張力、認知缺陷等生理因素外,在神經系統結構上也有異常的情形,包括腦重量較輕、腦溝紋淺,以及腦皮質神經元較少。
  既然唐氏症兒童的認知、神經和感官知覺的能力較弱,對於語言的接受,勢必會有種程度上的難度。舉凡語言的要素(語音、語意、語法、語型、語用),或是語文系統的複雜、多變的聲韻母,以及聲調、詞性、意義所構成的語音組合,在遲鈍的感覺功能區中均無法有效分辨。
  唐氏症兒童早期語言溝通能力與正常兒童的落差並不大,但隨著年齡的成長,所要學習的語意、語音也越難,和一般兒童的能力的差異也愈來愈大。如果能在言語期(一歲左右)儘早提供早期療育,包括生理缺陷的醫護治療、職能複健、口腔動作發展訓練、感覺統合等,均有助於日後說話的精准度。
  孩童內心的語言學習需要經過五個層次,由低至高層分別為:感覺機能、運動機能、情緒、社會性、語言思考,也就是要達到語言層次,需要一段時間,更何況對語言溝通有障礙的唐氏症兒童,其語言學習歷程確實非常複雜,若能提供非口語溝通方式替代口語溝通,將可幫助他適應社會。
  語言治療師與特教老師應以專業角色的立場,設計一套適合他們學習的教材,家長也應全力配合,共同整合專業運作。唐氏症的孩子儘管語言能力低落,但一般表現方面均不差,若能突破語言溝通障礙,協助他們獨立生活,習得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的發展應不成問題。
說話是人與人之間互動與溝通的產物,要協助孩子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正確的親子互動方式十分重要。每天固定的活動與情境都是很好的語言溝通教學內容和教學場所,戶外活動如到公園、到購物場、到兒童樂園等,戶內活動如早晨例行工作、吃三餐等,這些活動都可以用來訓練孩子的互動和語言溝通能力。但親子互動的方式若不合宜,不但會失去教學的機會,有時還會衍生孩子的情緒障礙,阻礙教學的效果。
(一)﹑錯誤的親子互動方式
1. 沒有讓孩子有學習的機會
你一直是孩子的好幫手,代他做所有的事情,甚至孩子都不必有所表示,你也猜測他的需求而主動幫他做好。這樣會造成孩子沒有任何的欠缺和需求,也就不需要互動和溝通了。所以孩子會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完成;不會做的等他表示後再帶著孩子一起做(如穿鞋、穿衣服等)。也可以安排孩子一起做家事,剛開始也許會愈幫愈忙,但時間久了,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 每天都過得匆匆忙忙
父母都上班或安排孩子到處做治療,每天在緊張焦急中大人與小孩的心情都無法放鬆穩定下來。不但親子互動的時間減少,孩子的情緒也易不安而吵鬧,所以儘量每天讓孩子過得輕鬆愉快些,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其情緒問題會減少很多。
3. 時時像個老師一直下命令
你一直下指令,孩子可能不懂你的意思或不願意放棄正在進行的活動而不予理會。當兩次指令沒反應時,就應探究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而不要繼續吼叫,引起雙方不愉快。有時給孩子一些轉換活動的時間,他較不易發脾氣,千萬不要「以暴制暴」,雖然馬上可得到孩子暫時的服從,但孩子也學會使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
4. 當你不應休息時卻沒有精神和體力
孩子要找你玩時,而你卻因太疲倦需要休息而拒絕了,這樣會失去和孩子互動及教學的時機。若工作太忙,應思考妥善安排作息時間,不要讓自己太累。因為與孩子互動要有創造力,不斷動腦筋,隨時讓孩子覺得很好玩,否則孩子會感到無趣而逃離,這都需要有好的精神體力才能達成。
(二)﹑正確的親子互動方式
保持敏銳觀察力觀察孩子的需求,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當你能瞭解並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時,你與孩子的互動才會讓他有滿足感,有安全感,此時學習新事物的動機較高。下面提供幾種啟發幼兒溝通潛能正確的親子互動方式給讀者參考:
1. 讓孩子做引導
有時讓孩子有主導探索與學習的機會,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與主動學習的動機,也讓你更加認識孩子的能力。父母在旁該做到的是(1)觀察:由孩子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觀察其感受,對什么有興趣;(2)等待:有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反應後再適時地給予指導,等待孩子自己表達意見,不要迫不及待幫他說;(3)聆聽:仔細聆聽孩子所說的話,不正確時幫他把話正確說出來、不完整時幫他把話說完整、太簡單時幫他擴展豐富些、想說而不會說時幫他把感覺說出來,如此可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14-
2. 調整自己與孩子共同分享
調整自己與孩子年紀一樣大小、與孩子長得一樣高、和孩子有共同的興趣等,孩子會體會到你愛他,主動與你親近玩樂,讓你們更加親密互動更多。共同分享的互動方式有——
(1)面對面玩:坐下來或躺下來與孩子視線對視線,讓孩子看到你在做什么?與孩子說一樣的話、與孩子做一樣的動作,孩子會開心的和你一起玩;
(2)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聲音:先模仿孩子的動作和聲音,當孩子注意到你時,再適時的做變換,引導孩子模仿他人的動機;
(3)說明:說出孩子心理想說的話讓孩子學習;
(4)解說原因:試著用孩子理解的話解說他不懂的現象,包括認知學習、社會規範等。禁止孩子的行為之前要先予說明後再堅持,如孩子看到喜愛但不適合購買的東西吵著要買,應試著以表情﹑孩子懂的話與動作讓孩子理解為何不可以購買,使孩子較快進入明辨是非的階段;
(5)發問:適當有趣的發問可以讓你與孩子的對話一直延續下去,不要像在盤問他,否則溝通互動會很快中斷;
(6)輪流參與:訓練孩子有聆聽他人說話的習慣及輪流等待的概念,這樣進入團體生活會比較快與同儕有正確的互動,增加孩子的學習機會。如幫孩子訓練口腔動作靈活度時,讓其他大人小孩一同參與,大家輪流做,孩子會比較有興趣練習。
3. 增加新經驗和辭彙
任何地點都可以幫助孩子增加新的經驗,有了新的經驗才能提供新的辭彙。增加新經驗可幫助孩子更認識這個世界,讓孩子有機會到各種不同的場合,參與各種不同的活動,社會經驗越豐富,孩子到每個新環境較不感陌生,較不會因害怕而有情緒問題出現。每到新的情境或場合,一定先帶孩子看整體情境瞭解整體的內容,再看相關細節。孩子所用的辭彙是其經驗中親身體會得來,才能真正瞭解辭彙的意思。增加新辭彙的方法有——
(1)使用動作:將新辭彙與動作結合學習,如:看到娃娃睡覺,則可說「安靜」並配合使用「噓」的動作;
(2)指稱事物:先讓孩子由聽名稱指出物品開始,再來聽片語,進而聽簡單句,最後聽複雜句和複合句;
(3)模仿後擴展辭彙或動作:如孩子把∕花花∕說成∕ㄨㄚ ㄨㄚ∕,可先仿他說∕ㄨㄚ ㄨㄚ∕後,再說
出正確的∕花花∕,並可將辭彙擴展為∕漂亮的花花∕;
(4)強調重要的辭彙:將新的辭彙加大音量或拉長聲音來引起注意。如湯匙「掉了」、湯匙「掉下去了」;
(5)重複重複重複:將新的辭彙反復的練習,直到幼兒記住,並且會使用及運用。如「脫」衣服、「脫」褲褲、「脫」襪襪」;
(6)增加新的概念:可藉由指稱事物、解釋、假裝、談論感受、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談論未來等方式增加孩子的新概念,建立孩子的新辭彙。如當孩子在「玩辦家家酒」時,可以跟孩子說「這是雞蛋、把蛋殼打開放在鍋子裏煮一煮才可以吃、(假裝動作)打開蛋殼放到鍋子裏、我最愛吃雞蛋、雞蛋煮好了、請媽媽吃、再煮一個等下給爸爸吃…」。
親子之間有正確的互動方式,彼此的感情才會親密,才能體會孩子的感覺而做適切的引導,才能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若幼兒能主動學習,其潛力就可以進步到最大量,語言溝通的學習亦不例外。希望家長能善用以上正確互動的建議,以期孩子的溝通潛能可以發展到無限。

11、啟發幼兒溝通潛能專題(八)
如何提升幼兒的進食和發音技巧——口部動作與功能訓練(續)
教學部主任 李淑娥
摘自“嚮往”2006-9-5在“教育經驗”的轉帖

口部動作異常是指和進食或發音有關的部位,動作協調不好或動作不靈活,包括頭部、頸部、臉頰、雙唇、舌頭、下顎等。造成頭頸部上仰、下垂或歪斜、雙唇閉合不好、嘴巴開閉動作慢、咬反射太強、咀嚼動作困難、不會使用杯子、不會使用吸管、吸吮能力差、不會吹、舌頭不會靈活轉動、食物被推出口外、吞咽功能差、容易嗆、不會吃硬的食物或太軟的食物、常流口水、說話音量小、發音不清晰或不正確、甚至不會說話。必須幼兒的口部動作協調佳、靈活度好,才能有正確的進食和發音技巧,以下列舉一些提升口部動作和功能的活動,供大家參考。最好能發揮想像力和創意,將下列動作設計成有趣的遊戲,用輪流或比賽的方式進行,效果會比較好。
(一)、保持頭部和下巴的穩定
在進食和訓練口部動作時,幼兒的頭部和下巴一定要保持穩定,才能有正確、靈活的進食動作,舌頭才會獨立伸-15-
出縮回、往左右嘴角移動及向上翹。
1.用食指和中指由前面穩定額頭。
2.用食指和中指由前面穩定下巴。
3.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的下顎控制手法,由前面或後面穩定下巴。
4.用大拇指和食指從後面輕夾住脖子上緣,使下巴穩定。
(二)、頭頸運動
頭頸運動可提升頭頸部的協調能力及靈活度。
1.將頭往左、右兩側轉動,慢慢轉到可以看到肩膀。
2.將頭往上看、往下低、往左和往右歪斜
3.先向下低頭再往左右兩側轉頭
(三)、臉頰運動
臉頰運動可增加臉頰肌張力和感覺靈敏度,防止食物殘留在臉頰內,增進吹氣、吸吮的能力,以及說話的清晰度。
1.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住臉頰(食指放口內),將整個臉頰分成五等份,每份輕輕加力往嘴角方向拉,連續做十次再換另一邊。
2.用手掌心由下巴往顴骨處輕輕加壓按摩,連續做十次再換另一邊。
3.用不同材質的毛巾擦(洗)臉
4.兩頰內縮,噘嘴作聲。
5.配合下顎控制手法,做下顎旋轉動作來引發咀嚼動作。
(四)、嘴唇運動
嘴唇運動主要在增進上下唇的張力及嘴唇形狀的變化,有助於發/ㄅㄆㄇㄈ/和說話時口型的變化。
1.將壓舌板放置於雙唇中間,用雙唇含住,停留25秒,連續做三次;達成後,在壓舌板兩邊各放一個銅板,停留25秒,連續做三次;慢慢逐次增加銅板的數量,可增加雙唇的承受力。
2.雙唇閉緊,儘量的扁嘴巴。
3.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
4.嘟起嘴巴親別人一下或吻別
5.上下唇含住吸管、小毛巾、壓舌板等物品,用手往外拉,儘量不要掉落。
6.拉開嘴唇說"ㄧ"
7.嘟起嘴唇說"ㄨ"
8.連續說"ㄧㄨㄧㄨㄧㄨ"
9.學小貓叫"喵喵喵"、小羊叫"咩咩咩"、公雞叫"咕咕咕"、青蛙叫"呱呱呱"、小狗叫 "汪汪汪"。
10.連續快速說"啪"、"霹啪"、"霹哩啪啦"
(五)、舌頭運動
舌頭運動主要在提升舌頭往前後上下左右的張力和靈活度,有助於進食時將食物側送到兩邊的臼齒咀嚼和吞咽,發/ㄉㄊㄋㄌㄐㄑㄒㄗㄘㄙㄓㄔㄕㄖㄍㄎㄏ/等語音必需具備的條件。
1.若幼兒無法主動將舌頭伸出,則用紗布包裹舌頭,將其慢慢拉出。
2.用冰凍的檸檬棒由舌尖往舌後劃,讓舌中央成杯狀,向軟顎(小舌)部位收縮。
3.用手指、牙刷或冰凍的檸檬棒輕刷舌頭兩旁。
4.用冰凍的檸檬棒輕刷舌根部位。
5.將舌尖向前對抗壓舌板、向上推抵硬顎。
6.將舌頭伸出縮回(可用壓舌板、棒棒糖等幼兒喜愛的食物引誘舌尖動作)。
7.將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8.將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
9.用舌尖舔上下唇。
10.將舌尖卷起來,由齒槽往後滑至軟顎再滑回來。
11.將舌頭在口腔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12.將花生醬、果醬塗在口腔四周,讓幼兒用舌尖去舔。
13.舌頭在口腔內牙齒的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14.做彈舌動作,發出馬蹄聲。
15.學小鳥叫"吱吱吱"、鴨子叫"嘎嘎嘎"、電鈴聲"叮咚叮咚"。
16.連續快速說"他"、"踢他"、"啪他喀"。
-16-
(六)、下顎運動
下顎運動主要是訓練上下顎的動作靈活度,有助於進食的咀嚼動作、說話時張嘴的大小和口型的變化,增進韻母/ㄚㄛㄜㄝㄞㄟㄠㄡ/的清晰度。
1.儘量張開嘴巴做開閉的動作
2.做大咀嚼狀、嚼大塊餅乾或水果。
3.連續說"ㄚㄨㄚㄨㄚㄨ"、"ㄚㄧㄚㄧㄚㄧ"
4.連續說"ㄚㄨㄧㄚㄨㄧ"
5.上下牙相碰出聲
(七). 吹氣運動
吹氣運動可增加肺活量、控制呼吸及氣流方向、增進軟顎的功能、雙唇收縮的能力,有助於提升說話的音量及整體清晰度。
1.吹羽毛、衛生紙、乒乓球(有跑道)、風車、紙船、口笛糖、哨子、喇叭、笛子、碎紙片、口哨、肥皂泡泡、蠟燭、汽球等等。
2.用吸管吹透明杯子中的水,使發出水泡聲。
3.把食指放在嘴巴前面,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
4.把舌頭放在上下門齒之間,發出長長音"嘶-"。
5.慢慢哈氣,越長越好(對著鏡子或透明玻璃)。
6.用吸管吸較黏稠的飲料、色紙碎片、紙魚等。
7.鼓脹兩頰,持續越久越好。
8.鼓脹兩頰做漱口的動作。

12、談言語治療在特殊教育中的運用
   作者:陳秋生(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
摘自“燦燦媽”2007-1-12在“愛心交流”的轉帖

摘要:  語言不但是人類溝通中所使用的最基本、最方面的工具,更是學習的必要媒介。在特殊教育領域裏,智障兒童出現的種種問題中,語言障礙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語言障礙的實質就是語言功能障礙,我們對學生進行評估時,語言都是單獨列出的一個評量領域。可見,言語治療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是何等重要。
(一)、引言
 許多老師和家長都關心智障兒童的說話能力,但又覺得束手無策,那麼,透過本文希望能引導他們對訓練孩
子的說話和表達能力有一個廣泛的認識。
(二)、語言的發展
1、前言語階段:
嬰兒在7—8個月在大腦裏就能把某個物體或動作的形象與詞的聲音建立起暫時的聯繫以後聽到這個詞就會引起相應的反應。例如:風扇,就會抬頭看“風扇”,聽到說拜拜就會揮手。10個月就慢慢懂得了“詞”的意義,約1歲左右就能說出第一個詞語。
2、1-3歲語言的發展:
1—1.5歲是理解言語的階段,嬰兒也開始使用象徵性手勢,如:點頭表示“要”,搖頭表示“不”,並能用定向或動作來回答,不過說話積極性不高。1.5——3歲是積極性語言活動發展階段。從以名詞為主的單詞句發展到多種詞性的多詞句時期,從簡單句到某些複合句(兩個詞代表一個句子:如“車車”表示“車來了”或“我要車子”。以音代物,如:“汪汪”代表小狗,“嘀嘀”代表小汽車)。詞的內容限於兒童的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而且多數是名詞。3歲言語對行為的調節作用也發展起來,兒童開始可以按照成人的指示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事基本能表達出來。
3、3—6歲語言的發展:
學齡前期是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連貫性言語逐步發展的階段。在言語的實踐中逐步掌握語法結構,言語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有外部言語(有聲言語)逐步向內部(無聲言語)過渡,能說出自己的名字,認顏色,說句子,懂得你、我、他等代詞的含義,會講故事。
(三)、語言障礙的因素
1、生理機能的失常:
-17-
(1)、肌肉神經控制失常——生理缺陷,如腦麻痹、腦損害。說話的機能是由腦控制的,腦部既然受損,說話也自然不流利。面部肌肉控制欠佳也會導致說話困難。
(2)、聽覺受損——失職的兒童由於聽覺有問題,影響其學習說話能力。
(3)、發音器官異常——例如;破顎、裂唇、牙齒排列異常、舌頭過大而且無力等也會導致發音不正確。
(4)、智力遲緩——智力不足也會致語言能力的發展極度遲緩。
(5)、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整體性發育遲緩、缺乏環境剌激等等。
2、環境因素:
(1)、缺乏溝通的意向及動機:例如:父母過份溺愛子女,事事過份周到,缺乏鼓勵子女多說話,多表達自己的感受,子女的自我表達動機便因而減弱。
(2)、缺乏剌激:父母與子女缺乏溝通,只知照顧生活起居,而忽略了對子女鼓勵和灌輸新的事物,因為認識的事物少,理解和表達能力也自然減少,長期呆在家中的兒童生活經驗貧乏更是造成了言語發展綬慢。
(3)、習慣養成:許多孩子發音不准的習慣是由從小養成的。如:“哥哥”說成“多多”,父母因疏忽而沒有即時矯正,又或過份挑剔使兒童失去信心,也會導致他們發音不准。
(4)、錯誤的模仿:兒童學說話時,必須要有正確的發音及說話的機會讓他們聆聽,模仿,才能學習運用言語的表達。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錯誤的學習榜樣,結果可想而知。
(5)、 學習語言不統一:最常見的是家中有保姆,兒童在兩種言語剌激下學習,可能產生混淆。
(四)、促進言語發展的因素
1、親子互動、溝通、遊戲。
2、語言剌激。
3、玩具、教材、日用品、圖卡。
4、生活經驗、外出經驗。
5、製造機會。
6、著重兒童整體發展(行為、情緒、性格、長處、感知、智慧、學習、大小肌肉發展、健康)。
(五)、障礙兒童說話的特徵:
1、說話多有錯音,而且音調平板。
2、常用有關事物的單詞和疊字。籠統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想坐車去商店,便說:“車”或“車車”。
3、缺乏完整的句子,他們由於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弱,故此只能重複別人的問題尾段或含糊不清。(你我)不分
的句子來作答。例:老師問:(你昨天有沒有去公園?)兒童可能會答(公園),又或答(公園,媽媽呀)。來表
示媽媽帶他去過公園。
4、沒有連貫式的句子。例:他想說:坐的士買玩具,會說:(我呀,車呀)。
(六)、如何訓練智障兒童學習語言?
學習語言要具備接受語言能力和表達語言能力兩大元素。
1、兒童在學習語言表達前,必需要有下列的能力:
(1)、聆聽:語言是溝通的媒介,對方必須用心聆聽才能接受傳導的迅息。故建立聆聽是首要因素。
(2)、目光接觸: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只有看到才能模仿。
(3)、模仿:模仿動作是發音的前題。
(4)、集中注意力:有育兒經驗的人都知道,想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孩子有他們的特點,
我們可以好好地利用孩子的特點來培養其專注力。
(5)、安坐:安靜坐下才能用心去學習語言。
(6)、動作或手勢是最原始的溝通方法。
2、具體訓練方法:
(1)、無言語模仿能力的訓練:
建立學習意識,提高配合情緒(如果孩子沒有學習動機很難逼他開口)。其次是模仿動作或口型模仿。利用視、聽、觸等知覺去加強訓練口腔肌肉的控制。
A、發音器官的運用:
a、舌的運用:如,倦向上鄂、左右、伸出等。
b、唇的運用:如,合攏、圓唇、噴唇、吸、啜、吹氣。
B、口腔四周肌肉按摩:
C、口腔功能訓練:連續吹動紙,吹息蠟燭,在桌面上吹乒乓球滾動,吹泡泡,吹哨子,吹汽球。
D、模仿單音:啊、媽、爸。
-18-
E、模仿動物、物件、動作發出的聲音:如:貓——喵喵、狗——汪汪 、 火車——鳴、敲門——咚咚等。
(2)、有語言模仿能力的訓練:
智障孩子有的雖有語言模仿能力,但多數不標準。比如,聲量異常、語調異常、語音異常、語速異常等等。故這一階段主要是針對具體情況來具體教學。
(3)、有一定語言能力孩子的提高訓練:這一階段主要是理解和仿說詞語和句子。
A、 單詞訓練:這是運用表達語言的真正開始,當兒童能用同一發音方法去表示一件事物時,他已有運用單詞的能力了。
B、雙詞訓練:這一階段兒童必須對某一句子或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如紅色的花、綠色的球。
C、運用語言達到與人交往及適應環境的目的:教導孩子能用手勢或語言解釋及描述情況,主動答問,主動與人交談,能夠對一些感興趣的事物發問,如:杯子裏有什麼?、我能喝嗎?
※ 提高語言訓練一般需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從簡單問答→主動表達→複術→描述、對話→敍事→交談
3、情景教學中學習語言:
(1)、情景下理解(+手勢):如,情景下或手勢動作暗示下,可以聽懂常用簡單指令。如過來,給,拿,坐下等。
(2)、情景中指認說出:在馬路上看到來往的“汽車”會指認說出。
(3)、在訓練某一項目中說出:訓練跳球時,可一邊跳一邊數數:1、2、3、~,訓練剪紙時可一邊剪一邊說:拿剪刀,開——剪、開——剪。這不斷訓練了語言還訓練了認知方面的知識。
4、在興趣中學習語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會很能入。小孩子也如此,對智障孩子來說,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興趣和情緒的控制。孩子對事物的興趣越濃,其穩定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實驗證明。強烈、好奇、富於運動變化的物體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如,轉動音樂鳥籠、會跳的小青蛙、會搖頭的小木偶,會跑的小汽車等玩具就頗能吸引孩子觀察、擺弄。我們可以一邊跟孩子玩小青蛙一邊唱兒歌“小青蛙,呱呱呱”。孩子的語言無凝在玩耍中出來了。              
(七)、結語:
    在特殊教育領域中,大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都有言語障礙,他們無法適當地使用口語表達自己或是缺乏足夠語文知識處理課程內容
及參與教室中的教學活動。故以上幾方面的闡述,說明“言語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性。

13、七田真《唐氏症兒0歲教育》摘錄
——摘自“鵬鵬媽”2007-1-15在“教育經驗”的發帖

二、培養語言的課程
接著是將障礙兒教育成普通兒的課程。實行過這個課程的人都說有顯著的效果。不僅適用于唐氏症兒,同樣也適用於腦性麻痹、精神薄弱、自閉症、智慧遲緩、語言有障礙的孩子,全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深信只要您的孩子確實按照這個課程的進度進行,一定可以有明顯的成長。
課程的解說
這個課程分為感覺、運動、語言、飲食、智慧五大項。首先先將整個課程作介紹,然後再逐一為各位解說。
將障礙兒教育成普通兒的課程
感覺
1、  玩能夠維繫母子感情的遊戲
2、  按摩
3、  不讓他看電視
4、  玩會笑出聲的遊戲
5、  早睡早起
6、  感覺的訓練
7、  倒吊
8、  多給他生活體驗
9、  讓他跟父親玩
運動
10、矯正骨骼的運動
-19-
11、 玩用到手指的遊戲
12、 讓孩子趴著,胸部往上抬
13、 爬行遊戲
14、 呼吸訓練
15、 當場跳躍
16、 每天步行2公里
語言
17、  對他說話
18、 教他單字
19、 檢查他能瞭解的辭彙
20、 配合發聲
21、 用語言卡教他
22、 讓他聽童謠
23、 做發聲練習
24、 讓他多看繪本
飲食
25、 停止攝取牛奶,改吃卵磷脂
26、 吃糙米菜食
27、讓他吃固體食物
28、避免便秘
智能
29、教導文字
30、學習講義
接下來針對各項專案加以簡單的解說
感覺
1、  媽媽與孩子玩身體接觸的遊戲非常重要。抱起孩子一直轉,或是面對面玩划船的遊戲,或是背著他,模仿摔交的遊戲,或是與孩子一起蕩秋千。要多製造與孩子有肌膚接觸的機會,但是不能一直抱著他。請參考第三章的辦法。
2、  早上起來在為他換衣服之前,先為他按摩或用幹布幫他摩擦5-10分鐘。
3、  不要讓他看電視。電視是孩子說不出話的原因,孩子的頭腦會變成只對機械聲音有反應,很難接收人類的語言。感覺回路、思考回路也會遭破壞。
4、  不會說話的孩子通常不會笑,尤其是自閉症的孩子更不會笑。要說一些話讓他笑出來,要儘量讓他多笑。對於小嬰兒,可用手貼住他的腹部左右搖晃,或是玩飛高的遊戲讓他笑。
5、  早上七點叫他起床,立刻帶去散步。呼吸早晨充滿臭氧的空氣,能使頭腦的功能旺盛,充滿朝氣。若養成睡到九點、十點才起床的習慣,則頭腦會不靈活,好象隨時都在發呆。早上早起,晚上自然能早睡。
6、  翻身運動,進行翻身訓練。要抓住他的手,讓身體如旋轉塔般的旋轉,讓他轉動眼珠,籍此訓練可恢復正常。剛開始眼睛沒辦法轉動的孩子也會變得正常。蕩秋千、滑滑梯、搖木馬,讓他坐在會動的物體上拉著跑等等,都是很好的訓練。
7、  倒吊能矯正骨骼、並讓更多的氧運送到頭部,是將血液送到頭部的最佳方法。一次要進行3分鐘,一天十次,總計要進行30分鐘。
8、  每天帶到外面,讓他看看不同的東西,增加他的生活體驗。若一直關在家裏,很難加深他的印象,會延緩他感覺的發育、語言的發育。
9、  與父親的接觸對感覺的成長、語言的成長都非常重要,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微妙的影響。
運動
10、 讓孩子趴著,手放在其腹部及腰際處左右搖動。讓他盤腿而坐,母親則坐在孩子的身後,從背部支撐住身體,雙手從孩子頭的兩側夾住,用點力將孩子的身體往上抬似的讓孩子的身體慢慢的往後仰。最後握住腳脖子,仔細地為他的每一根腳趾揉捏。最好是做骨盆矯正。
11、 手的訓練與語言的發育有關。請從抓小東西訓練起。讓他玩圓形玩具,或將錢投如撲滿,或是練習穿繩、用剪刀。每天進行2點間劃線的訓練。(這點很重要,不但能改善視覺,還能加強頭腦的運轉)
12、 讓他趴著,是要促進骨骼、背肌的發育,是訓練他說話的基礎。讓他腹和胸著地,手往旁邊抬,做出飛機的姿勢。
13、  趴著。接下來是四肢趴著。讓他趴30分鐘-2小時,會爬的話,頭腦的狀態就能改善,能記住文字,頭腦因學習
-20-
而得到改善。媽媽與孩子可以玩爬來爬去的追逐遊戲,或是將椅子排好,在底下鑽來鑽去的遊戲,不會爬的孩子可讓他四肢趴著,用手托住讓身體取得平衡的訓練即可。
14、 不會說話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學會呼吸,他們只會用淺的呼吸。所以一定要進行呼吸訓練。讓他吹笛子、喇叭、口琴、吹熄蠟燭,讓他練習吹乒乓球,訓練他在水面下能閉長一點的氣。
15、 讓他當場跳躍,最初5-6次即可。當場跳5分鐘,等於全力跑400公尺多消耗的能量。能夠強化心臟、肺、血管,使腦的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跳得越多,越能改善感覺的異常,導正自律神經的失調,具有消除腦障礙的功能。
16、 讓他拿重物、吊單杠、爬梯子。不會說話的孩子肌肉都有異常,不施以肌肉的鍛煉就說不出話來。每天讓他走2-3公里。走路是全身的肌肉運動,而且還有助於將大量的氧運送到頭部。
語言
17、 請儘量充實他的辭彙。與他玩時,要親切的對他說話。
18、 反復教他單字也不失為好方法。每天指著傢俱對他說“這是~”
19、 如此教導下他到底懂了多少?讓他看辭彙手冊,問他“手是哪一個?”,數數他能正確理解的辭彙。即使不會說話,只要確定他理解的辭彙有增加,那就表示他有成長。
20、 當他想說什麼時,不要視而不見,要適當的以“是”、“是嗎”、“好高興”等字眼來回應。
21、 利用讀卡機讓他看圖聽字。讓他照著聽到的發音來練習,不可勉強。這是讓他學會辭彙的最佳訓練器,效果很好。
22、 讓他反復聽歌曲的錄音帶。從歌曲學辭彙比較容易。
23、 與孩子面對面,孩子一定會看著媽媽的嘴形學會發聲的方法。
24、 每天讓他多看圖書,一天3-5冊,要不厭其煩的加進新圖書。
25、 對不會說話的孩子而言,牛奶只有副作用,是成為他不會說話的原因之一。要停止一切乳製品。牛奶是用來培育牛的頭,對人腦就發揮不了功用了。
26、 攝取太多甜食會使頭腦的功能紊亂。禁食砂糖,多攝取喊鈣、維生素C的食物。攝取太多肉食也不行,請儘量用糙米、自然的食物來代替。
27、 請他吃固體食物,增加他的咀嚼力。否則舌、顎、口腔內、臉的肌肉等將很難發揮作用,無法正確發音。
28、 便秘有礙腦的功能。
智能
29、 2歲前後要教他文字,學會文字能改善頭腦,變成能夠學習的頭腦。最遲在3歲時。這是將成長遲緩的孩子教成聰明孩子的關鍵。
30、 2歲半-3歲學習講義。

14、幼兒時期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
——摘自“軒媽”2007-2-3在“教育經驗”的發貼“七田真的新書《教孩子成為天才》”
——摘自“軒媽”2007-2-20在“教育經驗”的發貼《七田真的 左腦 右腦》

一天只需聽30分鐘的錄音帶。
我們只要一天花二十到三十分鐘,讓幼兒聽取英語的錄音帶即可。但是如果我們在幼兒聽錄音帶時告訴他你要仔細聽喔,你要用心聽,你要記住喔。這時,幼兒就會使用有意識的頭腦,即左腦來進行學習了。
因此,我們應該是在像用餐的時候,或是遊戲當中,又或是搭車移動時,將英語錄音帶當作背景音樂播放,讓孩子在無意識當中聽取即可,這樣的方式才是自然的右腦學習法。
切記,如果我們要理解語言,使用語言,須知道這只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機轉問題〉

15、教育經驗
——摘自“cindy”2007-4-15在“教育經驗”的發帖

為了早日讓寶寶發音、說話,要給寶寶做唇操:a o e I u V。
孩子最先發的一定是母音,咧嘴幫她找舌位, 哄他睡時要誇張嘴形。
要幫寶寶做面部肌肉操。
笑肌上提很重要,張大嘴,讓下顎放鬆。
不要要求寶寶能否跟著做。以讓寶寶能跟著模仿為目標。自己先要不厭其煩的對著孩子一遍一遍的做。把正確的發音,
-21-
唇形,植入孩子的大腦。
即使,孩子安靜下來,在淺睡眠 狀態也要說話,練習發音。這時寶寶的腦細胞和聽覺神經還在工作,仍處於接收狀態。
輸入多了,孩子自然會有輸出,會突然發現,孩子怎麼就會了。
語言
語言主要是思維語言與口頭表達語言的充分結合。否則會說也話也是胡說,心裏想的與嘴裏說的不一致。
因此要改善腦功能方面
改善腦功能從,感統入手。充分刺孩子的前庭,本體感覺,觸覺,感知覺。
每天至少二次,每次十分鐘。 家有寶兒媽媽是每天無數次。
氣息訓練
1.吹熱水,吹風車,吹小船,吹泡泡,在鏡子上哈氣,吹小紙球,吹吸管,吹軟紙。
2.練習,用鼻子吸住紙,再用嘴將紙吹起來。
3.吹蠟燭時,用蠟燭的多少,距離長短,評估寶寶的進步。
同時,可用三字經,來訓練寶寶的運用氣息長短。
氣短3個字一說,慢慢的可以個字,12個字,一般12個字時,寶寶可以基本能完整的說出一段話。
三字經還要以訓練出限制咬文嚼句。一字一字的糾正發音。
但教三字經前要練習發音。
發音通過聲母韻母來糾正。要分辨 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平舌音,鼻音,邊音等。
唇操
1.張大嘴練習: 親, 撮, 以增加嘴唇的力度。
2.舌頭在口腔內`  上, 下, 左  ,右,轉圈
強化物粘在嘴唇上,讓孩子用舌頭舔下來,感覺到舌頭在運動,有力量控制舌頭。
如:糖粘在人中處,舌頭舔,讓孩子的舌頭有觸覺
粘在嘴角的左右上下,來鍛煉舌的靈活敏感,,觸覺力量控制。
在用海苔剝開,粘在口腔內練習舌位時,孩子也學會了等待。
在牙齦位置發:“L”音,“姥姥”海苔粘在上鄂位練習舌頭的上翹,下滑的運用。
發音練習
1.學習拼音
2.連著發: A---I---U 
3.大聲說,詞,短句。
上述內容,1、是在QQ上看到寶兒媽的發言記下來的。2、是另幾位媽媽的傳授。

16、寶媽教你做言語矯治操
——摘自“家有寶兒”2007-4-22在“教育經驗”的發帖
第一節      呼吸訓練(各2個8拍)
準備動作:放鬆坐位,深吸(鼻)一口氣,緩緩呼出(嘴)
1.吸氣時肩向上聳,呼氣時放鬆還原     
2.吸氣時停胸,後夾肩胛骨,呼氣時縮胸肩臂前夾 
3.吸氣時伸舉雙臂,軀幹伸.呼氣時還原(打哈欠動作)                                    
4.雙手置於膝上,呼氣時向左轉體,雙手擺動到左側,吸氣時回到還原,然後向右.
5.雙手按於腹上,腹式呼吸,吸氣時松腹,呼氣時收腹
6.捏鼻閉嘴,忍不住時放開(計時5次)
7.深快呼吸(鼻吸口呼),仿聞味動作,仿拍泣動作
8.吸氣狀保持時間延長(計時5次)
9.發或音,延長持續時間(計時5次)
第二節    唇、面運動(各2個8拍)
1。睜大眼,閉緊眼
2。聳齶(假笑動作)
3。鼓腮壓腮(5次)
4。呲呀、撅嘴
-22-
5。張大嘴,抿緊嘴
6。下額前後移動(5次)
7。叩前齒,叩後齒(前後各1個8拍)
8。上牙咬下唇,下牙咬上唇(交替5次)
9。吞咽動作(5次)
10。吹口哨(5次)
11。吸允動作(5次)
第三節    舌部運動 (各5次)
1。舌前舉--前降
2。舌後舉--後降
3。舌左右擺動(口腔內外)
4。舌轉圈(舌內外各舔一圈)
5。伸舌(舌尖向上)--放鬆--反捲舌
6。彈舌(2個8拍)
第四節   發音訓練(各5次)
1。仿咳嗽(清嗓子)動作
仿打噴嚏動作
仿笑聲(哈哈哈),仿哭聲(嗚嗚嗚)
2。基本母音     啊a  握o  額 e 依i  烏u
雙唇輔音        波b  坡p  摸m
唇齒輔音        佛f
舌尖音          特t  的d  思s  資z  勒l  呐n
舌面音          次c  機j  西x
舌後音         可k  哥g
喉音           喝h
3。發音持續時間延長     啊-a-30秒(女20秒)
4。單音節連續發音速度  帕pa   達da  卡ka   (計時)單15次/5秒
5。二音節(元輔音)交替發音:啊思as         衣木im      呢撲np     呢特nt     呢歌ng
6。三音節交替發音速度:帕達卡pa-da-ka                  1組/1秒
7。四聲練習
8。唱樂音1-2-3-4-5-6-7-i-           

 

 

 

在此,衷心感謝以上10幾位姐妹們的無私奉獻!

 

 

-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ilo6305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